城鎮記事:桃園市中壢區|暖陽裡的中原大學

我習慣沿著實踐路走中原商圈,左轉接大仁二街到中原大學建築系旁的小門,走進中原大學校園內,開始漫步

中原大學
中原大學

一個寧靜的午後,走過繁忙的中原商圈,走進翠綠寧靜的中原大學,陽光暖活打在身上,身旁大樹隨風搖曳,漫步暖活的大學校園裡,許久未有的愜意感湧出讓一切放鬆。

中原大學不算大(我是說扣除新中北路操場那),在鬧區裡的校園面積來說,校內的樹相當多,有點像走在城市公園內,且任意可找到綠地,我想這也是中原校內的特別之處

中原大學

我的目光常被校內的建築館所吸引,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,總之,牆面有攀附於建築上的植物,而前面一個呈ㄇ字型空缺處,種了一棵樹,樹枝在二樓處分叉,在頂樓形成一大片樹蔭,隨陽光角度照射,光影投射在建築上,形成一種無邊空間(感覺),隨四季變化,像是看一場表演。總之,書讀太少,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來形容

中原大學
中原大學

來到草地,若駐足於下倒可細細觀察它的線條與形狀

中原是基督學校,因此校內有些象徵性地標。像是在草地上的十字架鐘,原為校友捐贈學校的紀念地標,典雅的豎立在學校裡。結果不知道怎麼一回事,開始在學生中流傳「只要敲響它即會二一」的傳說,所以後來,有了「二一鐘」的稱號!

鐘成立的那年,它旁邊的大樓、大樹都比它矮上一截,如今各個迎頭趕上,時間啊…….

來,繼續前進

中原大學

走過全人村、維澈樓後直抵校門口,輕輕地往右走可以看到這一大座三拱門,這三拱門是昔日校友所捐贈的舊校門,在2012年改建新大門後,校方將三拱門移至右側,將它保存於校園內,但是啊,這個三拱門早就因為造型關係,讓學生們稱呼它為麥當勞門

但無論它是什麼,我在三拱門前,看光線與空間變化、線條結構,並想像那些曾走過這裡的人們,包含你我,是那麼好,步行停於此

在暖陽中,走在中原大學裡,一切是那麼愜意

特別鉅獻2014年:桃園中原大學-謝森山手繪電影看板個展

延伸閱讀:城鎮記事:桃園市中壢區-中原商圈一景

臉書專頁:中原萬花筒

學校官網: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

加入好友
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 |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中原大學三拱門
夜晚的中原大學三拱門

中原大學: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

到中原大學公車可搭班次較多的忠貞112北,由普仁下車後走日新路前往,其他像是往元智大學的155、156(進中原大學),或是120、169(普仁)等班次,十分鐘內可達。

城鎮記事:桃園市中壢區|中原商圈一景

中壢,位置處於交通要道,並設立工業區,還有眾多大專院校及軍隊進駐,讓中壢的人口數達四十萬人,因此衍生眾多商圈,而各商圈則各自發展亦各有特色。而這些商圈中,緊鄰中原大學而衍生出來的中原商圈,是我最常去拜訪地方,

若從中壢後站走中北路前往,最接近中原的便是中北黃昏市場、大潤發和中原國小,這裡大多為生活日用品販售、文具店、早午晚餐的餐館,是住家型態的生活機能。到了實踐路口後,直走可到中原大學,而右轉實踐路則到了中原商圈夜市,

一開始你會看到外觀像銀行,實質為一棟七層樓(含地下室)的「由申甲」文具店,店名有趣,而內容物包羅萬象,各式紙類、各種美工素材、畫筆用具等,常吸引設計類群學生前去採買。往前走則開始有各種小吃攤販,香酥雞、地瓜球、煎包等各類點心,各有學生喜好。

中原
中原日新路

接續實踐日新路口上,有各種林立的美食,飲料店,像是大排長龍的御冠園湯包、開運屋地瓜球、皇后先生飲料店等等,或是賣鹽酥雞、鹽酥杏鮑菇,還有服飾店、藥妝店,還有全台唯二仍放置手繪電影看板的「中源大戲院」,顯然是一個豐富的大學商圈

中原
中源大戲院

我會在中源大戲院前稍作停留,看看老師傅謝森山有把什麼新電影海報放上去,不得不說手繪風格海報,無論是色調還是排版上,讓整張海報給我一種新感受。

但若想細細欣賞這些海報,最好是早上或中午前往,人少車少,既不被人擋住亦不礙人

中原
實踐路與日新路口,傍晚的壅塞

因為無論平日、假日,越接近下班、下課時間,這裡的人潮漸漸湧入,加上主要的實踐路、日新路並無車輛管制,常可見車子和人在這裡停頓打結,人多和車子爭道,還有些排隊人潮,可說是打成一結

不管是路過還是駐足消費的,往往讓這個中原商圈一片混亂,但雜亂卻也熱鬧。若想稍微片刻安靜,可以左轉進入大仁(包含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)街和實踐路上的巷弄裡,較為安靜,亦越靠近中原大學,可漸漸轉入寧靜,慢慢走入

中原大學校園內

延伸閱讀:

桃園中壢-中原御冠園鮮肉湯包

桃園中壢-中源大戲院(Rearranged 2018)

加入好友
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 |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中原
中原日新路

到中原商圈公車可搭班次較多的忠貞112北,由普仁下車後走日新路前往,其他像是往元智大學的155、156(進中原大學),或是120、169(普仁)等班次,十分鐘內可達。

我有時會選擇直接從中壢後站走中北路去中原商圈,雖步行將近二十分鐘,但可以看看沿途街景,和省下很貴的十八元市區公車,對此,樂此不疲

城鎮記事:台北市|城區巷弄風景

遊走在台北的大馬路上,有高樓大廈林立的忠孝東西路,亦有林蔭大道佈密的仁愛路,另一種則是高架眾多的新生南北路或市民大道,總之族繁不及備載。每每走在這大馬路上時,總忍不住想往巷弄中瞧瞧,是否別有洞天?

畢竟那幾條路,大部分皆做商業大樓,我說大部分

台北巷弄台北巷弄

而大馬路上的租金越來越貴(又或者本身的租金越漲越貴),巷弄間比較便宜,於是,店家逐漸設立在巷弄街道裡。無論是服飾店,還是打發時間的咖啡廳,三餐溫飽的小飯館、麵攤等。支撐這些巷弄店家的,則是我們一般最基礎的需求,無論是什麼身分職業和住所,都需要那得以渡過一天的基本

若外頭大馬路是台北亮麗的自信,那麼那些巷弄,也許是背後支持起台北生活的靈魂,店家滿足了人們所需,人潮帶來了繁榮熱鬧商機

台北巷弄
常見這樣下方新穎,上方則是住所

來台北打拼的遊子、學子,和本身住台北的那些台北人,每個人在台北各巷弄間穿梭,久而久之亦有習慣的地方,到喜歡的排骨飯用餐,在習慣的咖啡廳沉澱,或者三五好友去品茶等等,還有更多不曾進去的,琳瑯滿目的店家,一路走在台北

我想了想,也給大家推薦一些喜歡的巷弄間,那些風景

台北-小慢 Tea Experience

台北大安-羊毛與花 youmoutoohana Coffee

台北-南門福州排骨飯

台北大安-云滇_雲南過橋米線

台北大安-CHAFFEE茶與輕食

台北大安-CApu Cafe(毛小孩友善店家)

你在台北,有喜歡的巷弄風景嗎?
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 | 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台北巷弄

城鎮記事:新北市淡水區|曾存在的河畔蜑家棚

走到淡水河畔

這麼多年沒到淡水逛逛了,走著走著是有點感觸,無論是老街的美食,還是淡水河畔風光、落日餘暉,還有對面相互映照的觀音山等等,都讓人懷念

我望著淡水河時,突然想起了曾不經意拍攝的影像,便是那曾經存在淡水河畔的蜑家棚

淡水蜑家棚

早些年到淡水,對於淡水的一切皆感到新鮮,總喜歡拿著相機,充滿好奇心的四處拍攝,無論是老街民房,還是河畔風光都不放過,然而空間有限總會刪掉一些,但這張水上人家卻覺得特別留了下來,直到2014年媒體報導才瞭,原來這是淡水的蜑家棚

蜑(ㄉㄢˋ,danˋ)家,是源自於閩、粵、桂和珠江流域(浙江、海南、香港亦有),在水上生活,以通船、捕魚維生的民族,而他們將房子架高,以杆欄式建築建造,沿海或河岸建造,方便船隻停靠

至於淡水的蜑家棚,則是當年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榮民所興建,當時約四十位榮民無棲身之處,其中來自廣西榮民憑藉對家鄉民居印象,在淡水河建造了蜑家棚,其他人亦效仿建造,成了淡水河畔的蜑家棚

但隨著老兵凋零,蜑家棚也成違章建築後,新北市水利局於2015年底全面拆除,蜑家棚走入歷史,僅照片回顧

我想了想,寫一篇記錄一下,也留念下
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 | 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淡水觀音山
淡水觀音山

淡水蜑家棚:原址在捷運淡水站南邊後方,現已全數拆除

城鎮記事:基隆市|北海岸的海

我喜歡海,那種寧靜寬闊,好像有一種包容性,可以容納快樂悲傷,讓人心靜。我常常到海邊看海,就是來感受海洋魅力,也讓我題材不時有「海」元素出現

北海岸,或到東北角一帶,常讓人看得目不暇眼,這裡的地形造就此處獨特岬灣,許多遊客會沿著台二線濱海公路來遊玩整個北海岸,像是石門的老梅石槽與石門洞、野柳的女王頭、和平島的豆腐岩、深澳岬的象鼻岩等等,讓一樣的元素卻有著不同面貌,讓人驚艷!

北海岸
基隆外海,望著潮境公園

然而北海岸礁石多,暗礁亦多,海象驚險,在天色不佳形況下,那海岸拍打的此起彼落,猶如小鼓碎拍般,又因岬灣地形,而整條台二線沿海而建,行車上曲折,又許多上不了國道五號(蔣渭水高速公路)的砂石車行經此路,整條路充滿不確定因素

但這岬灣的海,實在太難以令人將目光移開,天氣好時,北海岸的光芒四照(太陽角度不同),照映岬灣或丘陵上,或者遠處的海岸上,即便危險,仍舊吸引許多人,不計較危險,就為來感受北海岸

然後又回到那種寧靜感,有時靜靜聽著海浪拍打,沉澱

延伸閱讀:基隆~新北-八斗子車站
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 | 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北海岸
行經台二線的新北市區公車,坐著公車賞海亦是不錯的旅程!

城鎮記事:新竹市|世博台灣館始末

新竹市政府當年大方花大筆錢買回來的世博台灣館,如今因虧損收攤,前後約五年時間,看似不長卻也滄桑,

讓我們先聽首歌並來看看這次的追蹤紀錄吧

時間回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,當年的台灣館造型以天燈作為藍本,外觀放映LED球型影片,在天燈內播放720球形3D影片,並在放映後奉茶。奉茶的杯子為天燈造型的瓷杯,飲用完後可帶走作紀念,在當時造成轟動,人山人海的。展出期間並邀請主題曲演唱暨代言人蔡依林擔任一日館長,可以說是把整體推向顛峰,大家都訝異世博台灣館創造出如此高的經濟效益,也讓許多人想把他帶回台灣,繼續…創造經濟!

當年確定台灣館要運回台灣後,眾多首長皆想爭取落腳在自己的土地上,但整體概算後紛紛打退堂鼓。從拆卸、運送回來到組裝等等,都是不少開銷,而且還不包含將整個台灣館買下來的經費。但外貿協會依舊成功售出,因為有一個拚死也要把它標回來的新竹市政府!

新竹市以458,888,000(我發發發發)高價標回,比底標多了四千萬,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決心!

從來沒看過這麼有狼性的高價收購,這些記者都驚呆了,成功得標的新聞也是大篇幅報導,希望能為新竹市帶來新氣象。在拆解運回台灣及組裝期間,市府也不遺餘力宣傳。

從2011年開始,新竹處處可見世博的影子,從年初的街頭遊行,讓大家以行動支持世博台灣館在新竹,接著請到五月天等知名歌手到新竹市立體育場做世博暖身演唱會,亦希望在下半年的中華民國百年國慶典上讓台灣館世博重新點燈,衝刺人氣。

呃…很可惜並沒有趕上百年國慶順風車,運送進度落後

世博台灣館

所以2012年初,再次邀請到五月天等知名歌手到新竹市立體育場做世博「天聽」暖身演唱會,隨後確定落腳在新竹舊台肥工廠,工程組裝上也開始有進展。

到硬體設備與軟體相容,又過了大半年後,總算從完全沒有畫面到影片測試了,經過一番測試總算在2013年2月上路,並由環球購物中心取得經營權,前後可是漫長,然後呢?

世博世博

期初設定為進園區購票入場,並以貨櫃製作了售票亭,但這鐵製售票亭實在太熱了,最後作罷而晾於一旁,並改為全區可參觀。

若想觀看720球形3D祈福影片,則在大廳購票即可,可是看到僅十分鐘的影片要價白日票兩百、星光票兩百五(據說夜晚黑色看得比較清楚),讓很多人卻步。而原先希望陸客前來參觀,也因吸引力不足而讓整個園區門可羅雀。其中也有人擔心時過近三年,影片風潮與技術是否已落後

世博

2014年環球購物中心將台肥廠開發成購物商場、電影院,稍有起色,但天燈影片仍沒有什麼起色,加上沒有經費製作新影片,讓天燈每況愈下。2015年開始引進兒童嬉遊曲及各式互動裝置,想讓整個園區轉型成青年、兒童市場,卻仍不敵虧損,環球購物中心終於在2016年中宣告收攤,世博台灣館的所有一切歸零

而這幾年新竹市又有什麼與世博台灣館相呼應的事呢?讓我們好好的來瞧瞧

當年為衝人氣,將改建為高架鐵路的六家/內灣線上之新設車站「千甲」更名為「世博(千甲)」但仍舊引發不少爭議,車站位置離展區預定地太遠也是爭議不斷,爭議幾年後,車站改回千甲

新竹市免費公車為了世博台灣館,開了四條接駁公車,世博1、2、3、5號,其中五號還行駛到了香山三姓橋一帶,最後成了通勤族上班上課最好的便利優惠

(幾年下來後,僅存世博3、5號,並改一段票收費十五元)

2012年舉辦新竹市文創設計比賽,特別強調天燈意象

(題外話,當年很多人將柿餅作為發想題材,尷尬的是柿餅為新竹縣新埔鎮的特產)

世伯

隨後發行結合悠遊卡功能的新竹市市民卡,圖案更是爭議連連,不以新竹市自傲的古蹟東門城、新竹州廳或新竹火車站作為封面,反而印上世博台灣館園區,讓眾多市民錯愕。但亦有福利措施,就是可以免費觀3D影片一次,沒看錯,僅僅一次

世博

但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2014年初,市政府打算在園區施放8888個天燈做為祈福,消息一出立刻遭外界抨擊。除了數量離譜和垃圾災難外,園區一旁就是中油儲油廠,且距離僅五百公尺,要是有任何火源從天而降的話…可能新竹市可以立刻都更了,最後市政府取消這個活動

最後世博就關了

世博

從捧在手掌心疼愛變成燙手山芋,現在成了名副其實的蚊子館,更被戲稱為巨大的捕蚊燈,如今已變為廢墟探險景點之一

世博接下來要怎麼走沒有人知道,有沒有一個好方向就有待各領域高手協助了,至於日後發展如何

讓我們繼續看下去!
旅行記憶筆記 – Travel notes memory | 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

很多人好奇到底世博台灣館和新竹有什麼關聯性?

有人回答LED燈